查看原文
其他

谣言---霍元甲陈真们从来没有对打大力士,只是把他们吓跑

2017-05-02 思维科学会


https://v.qq.com/txp/iframe/player.html?vid=h038759dy9j&width=500&height=375&auto=0

主要信息来自大象工会和李苦舟

 

偶然的机会看了54年香港太极拳和白鹤拳打擂的视频,擂台上两个选手跳来跳去扭缠死打的表现,和武侠小说、武侠电影里赏心悦目极具审美的动作的天壤之别,使得我头脑里由小说、电影构建起来对中国传统武术的认识立即崩塌了。

我的总结是:越是离今天远的时代,对武术的记载越真实,而离今天近的时代,武术就开始靠着玄虚糊弄人了:越是经历过战争的人,笔下的武术越是真实,而越是靠着书斋里想象的文人,笔下的武术越是神奇。

文人们喜欢的是什么?是白衣飘飘,一尘不染,是手执长剑,或者长笛。于是,他们给我们构建了一个可以脱离引力,在竹林里飞来飞去的功夫世界。

我们看了54年太极拳和白鹤拳的擂台赛、太极拳“小学生”和MMA选手的挑战赛,我们的第一反应是因为武术大师们和电影、小说里华丽眩目的动作完全不一样感到惊讶不已。惊讶就对了,因为我们头脑里的东西那并不是真正的中国传统武术,那只是文人们编出来的梦而已。

 

关于康泰尔最早的记载见于天津《益世报》1918 年 9 月 17 日刊发的《中央公园演武纪》。相比荒诞的故事,报道是严肃的——康泰尔来华以表演为主,中国的武士会成员上台表演时,只是抬起康泰尔曾举过的铁球并“绕场三匝”,因此获得了奖牌。后来更揭露了康泰尔是个骗子,里面很多是表演。

其实,那个家伙是练健美的,肌肉多但不会什么功夫。

那么,一则平白无奇的报道是如何演化成今天这个样子?

 

母本中,俄国大力士名叫康泰尔。曾游历全球,获得过许多拳击比赛冠军。1918 年 9 月他到达北京,在中央公园设擂比武,还在报纸上刊载了广告,“康君乃世界第一大力士,今来京特设擂台三天。凡能打一拳或踢一脚者,赏金若干。能将他打倒一次者,奖金牌一枚。”

 

另有霍元甲故事: 1909年冬,西洋力士奥皮音在阿波罗影戏院露肌健美,称华人为东亚病夫。展示肌肉在当时蔚为风气,陈公哲等人有一张合照,着斜肩豹纹连体衣,做出各种健美的姿势,与营养不良的国民相比,他们个个肌肉发达。

同盟会会员陈其美、农劲荪和五金行经理陈公哲等人气愤之下开会商讨,决定请个高人煞煞洋人威风。农劲荪和当时在他所开药栈当伙计的霍元甲实为好友,霍在河北也颇有武名,能轻松挑的起500斤柴,一人打得十几个无赖跪地求饶,还吓跑过俄国大力士。

霍元甲被请到竹深居茶社暂住,奥皮音坚持用西洋规矩,手带皮套,只击腹围上部,不许踢,霍元甲则要求手足并用,最后双方同意摔跤决胜负,约好在张氏莼味园比赛。

  结果那天奥皮音逃得无影无踪,发起人失望之余,提议众宾可以登台比武,由刘振声和霍元甲接招,霍元甲与海门张姓拳师的比武中,“右手执张臂,出左手揽其腰间,轻轻抱起,张某两足离地,霍将其置于地上”。这个比武只有一个回合,远不是影视中血肉四溅的厮杀。

 

流传最广泛的故事版本中:天津中华武士会在民族精神感召下,派出二代弟子韩慕侠等人应战。传统武术大师当然获得了最后的胜利。


可惜这项“荣誉”并不专属韩慕侠。《体育文史》杂志曾在 1993 年发表《刘百川击败康泰尔始末》,新增一位为国扬威的好汉外,故事的时间地点也转换到了 1916 年的上海;而主角身份是另一个“微创新”的突破口。一位回族身份的河北武术家王子平,凭借击败康泰尔的事迹也进入了《中国穆斯林》《回族研究》等期刊杂志。


 

如果把反派的姓名再修改一下,名单还可以开列的更长:七星蟑螂拳传人范旭东、少林高僧释德根、中华武士会的创办者等人。他们都有同样的经历——某西方大力士在中国摆擂,打伤或打死中国武师多人,吓得无人再敢挑战,主人公看到后大怒,在几回合内击败或直接打死西方大力士。

 

这些闪耀着爱国主义气息的故事,经历了几乎百年不间断的编撰、润色、演绎和传播。

最早将康泰尔来华改写成如今故事雏形的,应为三十年代民国杂志《国术周刊》主编金警钟。他新增了演武前夜的情节:韩慕侠不满限于“演武”,遂到康泰尔居住的六国饭店将其打败,第二天又在中央公园将康泰尔吓跑。

“中国武术大师击败外国大力士”的桥段自此大量传播。此背景下,文艺作品市场对一切能证明“我们不差,反而很强大”的信息都空前渴望,所有能承载如此信息的形式——小说,杂志,电影,连环画,都会卖座。

1982 年 1 月《北京体育》杂志采访了韩慕侠的女儿韩小侠,最终成文的报道中,康泰尔被描述为身高两米,力量一万四千磅的大力士,更打遍了 46 个国家,另取得 10 枚金牌。


这一版故事体现了对细节的追求。比如康泰尔在北京的事迹又多了“单手拔河胜了 20 名大汉”;比武阶段摆下的擂台原则为“打死勿论”,时间改为七天,前五天无人敢应战,韩慕侠听到消息后义愤填膺,立志绝不让后世记载为“无人应战”。于是,考虑到被打死的可能,便安排好后事赶赴北京。


1995 年,韩小侠女士将整个故事提升到了不可企及的高度——他的父亲成为了周恩来的师父。发表在综合性文史期刊《纵横》的这篇文章,除了将《武林奇杰韩慕侠》中虚构的故事概要引用外,还描写了韩慕侠教周恩来形意拳的“历史”,据称,此后功夫高手周恩来在指导中央特科工作时,因为武功高强甚至亲赴惩治叛徒的第一线。

 

进入 70 年代,香港功夫片崛起。“打败西方大力士”的始作俑者,即为邵氏公司出品的《龙虎斗》,其后李小龙的《猛龙过江》《精武门》等片影响更大。这类故事被一而再、再而三地搬上银幕。

不过,事情也会起变化。进入新世纪,在各种抗日电视剧影响下,武侠电影推陈出新。新版《霍元甲》中,李连杰起初打败了“一拳可以打穿长城,一个小指头可以捏死一名中国武师”的英国拳王奥比音,但外国商人为了挽回自己的面子及金钱,又设计了一场霍元甲一比四的车轮战。

赵文卓在主演的内地香港合拍片《苏乞儿》中,苏乞儿单场打败了 3 名西方大力士。大力士不但三打一,还会在场上使用斧头、匕首、药剂等违规器物,这无疑反衬了国术家们的凛然正气。

 

甄子丹则在《叶问 2》中打败英籍世界拳击冠军后,发表了一段耐人寻味的演讲:“今天的胜负,我不是想证明中国武术比西洋拳更优秀。人的地位虽然有高低之分,但人格不应该有贵贱之别,我很希望,从这一刻开始,我们大家懂得怎么去互相尊重。”

 

具备常识,就能从网络流传的“击败大力士”故事中看到许多细节硬伤;学过实用技击术的人,也不会相信传统武术家有击败技击术精湛的大力士的可能。现在有了徐晓冬和雷雷的实战视频作证,会有更多的人明白武术武侠的实相。实用主义的技击术视角下,“不战而屈人之兵”“中庸和谐”“以柔克刚”“后发制人”是一系列违背技击原则的作死行为。

 

小编注明:武侠小说不是真实,李小龙是搏击而非传统武术。

 

我们熟悉的近代历史叙事一般为“祖国饱受列强欺凌”。话语本身含有一定“弱者想象”成分。有了“弱者想象”,就会合乎逻辑地提出道义诉求,还需要在精神层面得到赈救。“弱者”形象首先意味着屈辱,更能带来“弱者”的自我身份认同。

 

能凝聚爱国心与救亡责任感的“东亚病夫”一词,存在着很大误会,


西方人只用这个词汇描述国家意义上的中国,指向国家治理方面始终不见起色的近代中国;而恨铁不成钢的本土民族主义知识分子,在传播中将之上升到了“中国人是东亚病夫”,病夫与身体素质联系到了一起。


当武术上升到了近乎等同中国传统文化的地位,并在国族建构中承担“靠打赢外国人换取尊严”的重要任务后,就提供了激发民族主义的可能。例如,电影中的陈真一定要踢碎日本人手书的“东亚病夫”牌匾。

 

虽然这都是谣言,就像我们造谣,乐天总经理说,中国人没有骨气,一样,是可以激发民族精神的。

但,事实总是要澄清的,如果连事实都无法面对,何以做人。

 

 李苦舟 

1993年,喜欢中国武术的美国人马修·波利暂停了自己的大学学业,乘坐飞机飞越太平洋来到嵩山少林寺学武时,在那些私人武术学校里学武的年轻人已经有一万多名了。

两年后,我那位堂兄带着从“少林寺”学来的一身武艺,以及从学校买来的没有开刃用来表演的刀剑等武术器械回来了。

我们问他从少林寺都学了什么武功。于是,他先给我们练了一套拳法,打起来虎虎生风。接着又耍了一套棍法,舞起来煞是好看,真正是水泼不进。他还向我们表演了从所谓的少林寺学来的轻功——三米多高的墙头,一个助跑,“噌”地一声,手一按人就站在了墙头上。

于是,作为一个“去少林寺学过武”的人,借着《少林寺》电影的余威,我这个堂兄就成了十里八乡没人敢惹的人物。

他平时干活赚钱,冬闲的时候就办个武术班招孩子们练武。我父亲给我报了名,学费花了一百元,一个冬天只学了一套名叫“洪拳”的少林拳法。今天想了想,除了这个名字,招式什么的全都忘记了。

有句俗话叫“身怀利器,杀心自起”,说的是有武力为底气的人,很容易养成用暴力解决问题的习惯。我这个堂兄虽然没有杀人,但作为一个有着“去少林寺学过武”经历,以及时不时打一套拳表演一下的人,慢慢地,开始习惯了人们对他的敬畏和退让,习惯了厌恶别人反驳,习惯了动不动举起拳头吹胡子瞪眼。

但“夜路走多了,终究有碰到鬼的时候”。

终于有一次他和别人发生争执,又习惯地举起拳头吹胡子瞪眼向对方发出恐吓的时候,却一脚踢到了铁板上——对方非但没有退让,反而怒气冲冲地抄起棍子,将他一棍打倒在地,然后骑在他的身上,一顿乱拳打的他头破血流,在床上躺了半个多月。

这下丢人丢大了。

只因为打他的那位普普通通,而且什么武艺都没学过。

如果说一个人去少林寺学武是传奇的话,那我们眼中这个学过武功的高手,被一个普通人打的毫无还手之力,就是更有故事性的传奇了。

于是,“学过武”、“少林寺”这些过去常常挂在堂兄嘴边用来傲人的经历,在失败面前,就变成了让人捧腹的笑话。

“现代武术”就是相当于花式溜冰一样的功夫。现代武术的比赛是在裁判面前进行的,可以用兵器也可以不用。裁判根据选手表现的美感和技巧难度给分。招式的自我防卫效力——传统武术的全部意义所在——与比赛得分无关。现代武术是没了“武”的武术,重点在于速度、风度、美感和特技能力。高度程式化的武艺中充斥着空翻和跳跃,而这些你都可以在奥林匹克体操比赛里找到它们的踪迹。(《少林很忙》马修·波利)
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